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建陶企业的出路在哪里?
随着科技浪潮的高歌猛进,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行业转型升级的出路,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7月16日,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会长缪斌、驻会副会长徐熙武、秘书长宫卫、生态健康新材料分会秘书长王玉文、传媒中心主任马德隆等协会领导一行莅临顺成陶瓷集团贝斯特生产基地,就“建筑陶瓷数字化智能化制造示范基地”的申报进行现场考察和座谈交流。
#数字化+智能化/ 驱动企业“正向变革”
在贝斯特生产基地总经理霍建荣等领导的陪同下,考察组详细了解企业在组建现代化生产线、搭建智能化平台、推动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并对顺成陶瓷集团在推动行业向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所做的努力表示肯定。
座谈会上,贝斯特生产基地总经理霍建荣针对“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建筑陶瓷数字化智能化制造示范基地”申报情况作简要介绍。霍总提到,贝斯特生产基地始终坚持“绿色智能•环保先行”的发展理念,通过前瞻性布局和持续投入,建成全链条信息系统和智能化平台,实现了从产品生产到打包入仓的全程追踪与可视化体验。
贝斯特生产基地总经理霍建荣
随后,考察组以及贝斯特生产基地领导同台互动分享,共同探讨顺成陶瓷集团在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方面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探寻中国建陶产业的创新升级之路。
最后,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会长缪斌进行总结发言。缪会长表示,数字化智能化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当前最大的时代机遇。顺成陶瓷集团作为行业的先行者,不断加快推行数字化、智能化战略转型升级,为陶瓷行业的转型升级树立了标杆,同时也为陶瓷行业全面进入智能制造时代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会长缪斌
#三大维度/重塑行业发展格局
随着全球制造业发展模式正在向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生态化方向转变,对于高能耗的陶瓷行业而言,既是一场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作为中国陶瓷行业转型升级的推动者,顺成陶瓷集团紧随时代发展趋势,进行智能化升级和创新探索。
1引进智能设备 助力生产升级
自2018年开始,顺成陶瓷集团就投入大量资金对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通过过引进国际一流生产设备,打造数智化车间,成功实现生产升级转型。
2019年,引进国内首条意大利萨克米(SACMI)连续成型大板岩板智能产线,实现高效智造的同时,可比市场上同类设备节约高达80%的能耗,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清洁生产,打造中国智造的升级版。
2021年,改造升级的第五条岩板智能生产线,以天然气为燃料,是集合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为一体的高端生产系统,也是高明工业企业乃至陶瓷行业向绿色、智能、低碳升级的示范性项目。
2革新标杆产品 引领产品升级
经过大力投入研发和技术攻关,顺成陶瓷集团打造出的行业技术标杆产品,具有“色彩、美学、质感、生产、技术”五大优势,刷新了建筑陶瓷行业岩板生产工艺和技术的新高度。
2021年,第五条岩板智能生产线正式点火,正式量产3毫米超薄岩板,该产品具有“大、薄、轻、柔、美”等特点,产品单位面积质量更轻,对原料、电能、热能的消耗更少。在新型设备的支持下,贝斯特生产基地还研发出了1毫米岩板片状切割技术,可按照顾客需求对岩板产品进行个性化定制,让岩板产品能够跨界应用到餐桌、茶几等家居智能一体化定制产品设计制造当中。
3改进绿色生产 推动能源升级
在节能减排方面,顺成陶瓷集团也是一直走在行业前列,不断推出新的生产技术及装备,如废气除硫脱硝系统、废水循环利用处理系统、废料分类回收循环利用系统等,环保成效明显,全面真正实现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在2020年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后,顺成陶瓷集团就着手清洁能源布局,完成“煤转气”技改,并投资2000多万元建LNG气站,窑炉全面使用天然气生产。
2021年投入8000多万元,建成智能仓储中心及6.5万平方米的(BIPV)光伏发电站,年光伏发电约1100万度,按等量折算每年可节约1300多吨标煤,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3300多吨。
2022年3月投入约3000万元,继续启动二期30000平方米光伏发电站工程,预计年发电量为480万度,年节约标煤59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00多吨,计划2022年10月具备并网条件,2023年元月正式投入使用。
7月11日,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六次常务理事会暨2022会长会议上,顺成陶瓷集团凭借在行业转型升级中作出的突出贡献,被授予“副会长单位”称号,总裁梁德云担任副会长
在大数据的时代下,顺成陶瓷集团还将紧跟数字化革命潮流,紧抓智能制造大势,主动求变,引领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大变革迈进,为中国建陶行业的产业升级贡献“顺成力量”!
推荐阅读